牙周病治療

| 牙周病病徵
刷牙時,會出現牙齦流出血。牙齦有腫大,壓痛或顏色呈暗紅色。
牙齦沒有緊貼在牙齒上,形成類似袋狀的游離牙齦。
有不正常的口中異味,俗稱的口臭。
發現牙齦與牙齒之間有膿產生。
牙齒移位或鬆動。
當上下咬合時,發現牙的接觸感覺有改變。
發現活動假牙突然不太能適合於口中時。
| 牙周病治療
第一階段在於控制牙齦發炎,其方法有2種:口腔衛生教導:
教導病患做好刷牙及牙間的清潔工作。
牙結石刮除與牙根整平術:
主要目的是去除牙結石,減少牙菌斑的附著。
第二階段則藉由手術將牙周囊袋底部的牙結石,徹底清除在某些齒槽已破壞之處,利用移植手術,以利重生,減少牙周囊袋深度,以增加牙齒的壽命。
| 治療牙周病後的注意事項
牙周治療後,因牙肉消腫,會有牙齦萎縮,牙根暴露,對冷熱敏感等現象。手術後的牙縫變大,牙齒暫時性的搖動等情形,亦屬正常反應。對冷熱過敏的現象會逐漸消去,牙齒經過復原期後,也會再重新穩固。至於牙縫變大,雖會囤積食物殘渣,但反過來說,更方便病患在家利用各種工具,清除牙根表面附著的細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