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科新知 Knowledge

首頁 / 牙科新知

牙科與老年失智症的關係

前言:2018年3月,臺灣正式邁入老年人口占總人口14%比重的所謂「高齡社會」(aged society)。截至2019年的6月底,我國老年人口已經達到352萬人,年增5.2%,這是自2016年底起,連續三年的增幅超過5%,而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也一舉上升至14.9%的比重。如此一來,推估2026年台灣地區就會邁入老年人口占總人口20%比重的「超高齡社會」(hyper aged-society)。也就是說,到時候台灣地區的人口分布,會出現每五位就有一位是年紀超過65歲長者的老齡化社會現象。

未來台灣牙科醫學的研究也會逐漸把重心放在老年醫學上,其中一項就是老年失智症與牙科的關係。日本老年失智專科權威長谷川嘉哉認為,老年失智症與牙齒有很密切的關係,以下就是他寫的書〔35歲開始,牙齒決定你的後半生〕,書中內容所節錄的重點。

老年人會發生失智症,原因是大腦發生退化,而造成大腦退化的主因是大腦中有一種名為『β類澱粉蛋白』(amyloid-β)的物質增加所導致,這就是稱為"大腦垃圾"的物質。大腦主管記憶的部分叫"海馬迴",當大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(大腦垃圾)不斷地累積,就會壓迫海馬迴,使細胞逐漸死亡,記憶力便會日漸減低,這就是造成阿茲海默症與老年失智症的原因。

眾所周知,老年人普遍都有牙周病,而牙周病細菌所製造的毒素會刺激牙齦發炎,身體會產生細胞激素(Cytokine) ,當此細胞激素進入血液中,會經由血液循環進入大腦,讓大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增加。

作者發現,如果讓失智的老年人接受牙科治療,特別是牙周病治療,會明顯改善失智的症狀,所以作者認為牙周病是失智症成因的源頭。作者在治療失智症老人時都會配合牙科護理,有些病患甚至只要做一次牙齒護理(洗牙清除牙結石)就能改善失智症狀。另外作者也觀察到,失智老人普遍都有缺牙或嚴重牙周病的問題。根據東北大學的研究,對7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調查,發現『大腦健康』的人平均有14.9顆牙齒,而『有失智疑慮』的老年人則只有9.4顆牙齒。這結果顯示:牙齒越少的人越容易罹患失智症。

名古屋大學教授上田實做的調查:高齡阿茲海默症患者與健康的高齡人相比,口中殘餘牙齒的數目僅有三分之一。再者,就算沒有牙齒,不配戴全口義齒的比例也很高,願意配戴全口義齒的人大約是健康人的一半。研究也指出,阿茲海默症高齡患者比健康高齡患者早二十年失去牙齒。結論指出:若很早失去牙齒,而且還對缺牙置之不理,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發病的風險是健康人的三倍。當失去牙齒的顆數越多,大腦萎縮的程度就越高,換言之,沒有牙齒不僅會導致阿茲海默症型失智症容易發病,還容易惡化。

當人咬東西的時候,牙根周圍的牙周韌帶(Periodontal ligament又稱牙周膜)會下陷,透過這樣的微型壓力變化,牙周韌帶中的血管就會受到壓縮,加上臉部的咀嚼肌肉收縮而把血液往腦部輸送,其量為每咬一下約有3.5毫升的血液。經常咀嚼的人會源源不斷地將血液輸往腦部,同時大腦也會受到刺激。越有咀嚼就越能夠刺激讓大腦活絡,讓大腦恢復活力重返年輕。

廣島大學研究團隊發現,沒有牙齒時,無法增加大腦的血流量來沖掉β類澱粉蛋白,才造成失智症發病。現代人都是精緻飲食,用刀把食物切成小塊,用火把食物煮成軟爛,因此咀嚼的次數變少,想要避免失智症的發生,就必須要盡量保持牙齒不缺失,並增加咀嚼食物的次數。

牙周病菌會引發糖尿病,原因是牙周病菌毒素影響所產生的發炎物質〔細胞激素〕會經由血液循環全身,讓胰島素難以發揮作用。如果長期保持血糖上升的狀態,會對全身血管帶來負擔,讓血管變得破爛不堪,最終導致視網膜、腎臟、下肢血管的微血管等處出現障礙,最後導致失明、洗腎、截肢。東京醫科牙科大學教授和泉雄一研究,當牙醫師幫患有牙周病的糖尿病患去除牙結石,並指導他們刷牙後,平均血糖值都下降了。美國『國民健康與營養調查』顯示,牙周病患者罹患糖尿病的機率,是非牙周病患者的兩倍。

牙周病也跟腦中風有關,因為牙周病菌毒素影響所產生的發炎物質〔細胞激素〕會經由血液循環全身,讓動脈的內壁變厚、變硬,血管因而容易阻塞、破裂,這就是所謂的〔動脈硬化〕,當大腦的血管持續硬化就容易引起腦中風。

牙周病患者容易罹患感染性心內膜炎,這是因為牙周病細菌進入血液後,黏附在心臟瓣膜等處所引起的。

牙周病與『誤嚥性肺炎』有關,原本應該從嘴進入食道的東西,誤入氣管,稱為"誤嚥"。因為誤嚥所以讓口腔中的細菌從企管進入肺部,引起肺炎。誤嚥大多是因吞嚥能力不佳所導致,特別是高齡無牙患者。
<<返回列表